你会为自己写传记吗?
近段时间
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
正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
成为垂直分类的热搜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上海则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在上海部分社区也出现了教老年人写回忆录的培训项目。那么,老人热衷写回忆录的背后是怎样的情感驱动呢?代写回忆录又是如何进行的呢?87岁的王家德,正打算给自己整理出一本回忆录,讲述这一辈子走过的路。他从小学二年级时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也为他攒下了无限的素材。在76岁时,他还独自一人用83天走遍了欧洲26国。整理文字的过程中,王老先生更加确信了记录的意义。在他看来,生命是一个过程,有着百般滋味,应该留下自己的痕迹。我常常认为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就是把我知道的奉献出来,写家史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我几十年以来一直在写。
对70岁的董老先生来说,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留存到回忆录中,是一个萌生多年的心愿。他尝试自己动手写,花了很长时间,但内容像流水账一样,自己也觉得乏味。后来,董老先生的儿子董红伟主动伸出援手,帮助父亲完成心愿。
董红伟在南京忙自己的事业,一直没太在意父亲想写回忆录的事情。他遗憾地说道:“以前我觉得他是我父亲,很畏惧其严厉,现在觉得他是老年人,从未真正以平等的心态看待他,没有去观察他、理解他,阅读他从小到老的人生过程。”
通过父亲的回忆,董红伟逐渐理解了他为何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董红伟还在与父亲交谈中发掘出了许多家族历史:“我的爷爷、外公和外婆,以及外婆家祖上,都是开中药铺的。整个家族分散在蜿蜒的大运河沿岸城镇和乡村,以药业为生。有人在医院行医,有人开药房,有人在卫生系统任职。”董红伟与出版界的朋友分享了这些故事,大家对沿大运河药行故事、抗战年代的医药家族传奇都很感兴趣。在出版社朋友的建议下,他借助父亲的回忆录,以家族历史为蓝本,创作了长篇小说《云边之河》。
想留下人生故事的人还有很多。90岁的周泽林老先生也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东西,当家人询问时,他说想把以前的一些事情写下来,分享给大家。“我姥爷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学的是建筑专业。回国后,作为湖南人的他,却选择了支援边疆建设。我的姥姥是医生,他们一起为新疆建设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周泽林的外孙徐先生说,家人们觉得写回忆录很有意义,就帮老人实现这个心愿。
董红伟感慨地说:“回忆录,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能够记载个人历史和家族历史,了解自己从哪里来,以及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联。老人的人生故事被记载下来,会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
相关数据显示,许多老年人需要精神关怀。人生回忆录或许能慰藉他们的心灵。对老人们来说,写一本回忆录的价值,不仅来自最终的文稿,也来自过程中不断的进一步了解自我,也能给家人们留下一些传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开始关注老年人,帮助他们留下生命的印记。正如董红伟所说,帮助老人留下生命轨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用故事抵抗遗忘,“平凡的人生也值得被看见”。收费“代写回忆录”悄然兴起
目前,在社交媒体上,各种收费"代写回忆录"的服务也早已悄然兴起。不过,为老年人写回忆录,真的是“银发经济”蓝海中的一门“好生意”吗?好的写作者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耐心和责任感。写作者一般应老人需求,展开数天采访,半个月至一个月成稿,按字数收费,一部几万字的代写回忆录费用为两三万元,字数越多,费用越高。因为费用高、出版难度大,绝大多数回忆录不追求正式出版成书,只作为家人记忆留存。有文字工作经验的童先生开始为老人代写回忆录,则是受到母亲去世的影响。当时他为还在世的父亲写下了一本传记,也就此踏入了这个行业。一本五六万字左右的回忆录的话,他的采访素材在十个小时以上至少,回来之后根据这些录音,包括现场做的笔记,整理出目录大纲,然后会出样章。
一本回忆录,从采访到最终印刷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收费在2-3万,价格包含了出差、方言翻译以及视频拍摄等成本。去年至今,童先生已经为6位老人代写完成了回忆录。童晓军介绍,写一本回忆录的价值可能不仅仅来自于最终的文稿或者一本书,更来自于在撰写过程中,“沟通和倾听的过程,我觉得也是一种疗愈,或者说和解也好。”除了一些提供代写服务的个体之外,也已经开始有公益组织看到了老人们这方面的精神需求。仙霞社区就引入了教授老人写回忆录的公益课程,很受大家的欢迎。刚退休不久的郑正方,前阵子刚送别了103岁高龄的母亲,在整理二老遗物时,他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老物件。“这张证件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发的,公用事业价格优惠证。”郑先生的父亲,曾先后在银行、工商联工作,还是位画家。母亲则曾参与地下党工作,后来又热心于公益事业,老两口的一辈子,见证了时代的步步变迁。这让郑先生萌生了为他们的人生故事留下记录的念头。越是艰难,他们越是坚韧,把挫折当成一种磨练,奋发才是你的作为,我写也是有这个初衷,所以我听到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有讲故事的地方,我很兴奋就自告奋勇地参加了。
在公益课上,老师会指导大家如何写大纲,如何写故事。听了几次课后,老郑逐渐摸到门道,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慢慢写下了不少段落。注册在长宁区的民非公益组织“福智公益”从2023年起开展“长者陪伴”系列活动——“人生回忆录”项目,强调“叙事疗愈的力量”。活动介绍中表示“通过6周的创意书写,创造喜悦、充实的老年生活,成年子女也有机会通过自传理解父母的生命历程,增加彼此对话,从而相互理解,促进家庭和谐”。这一活动于2023年5月首次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展,2024年多次在仙霞路“邻光MIX”定期举办。授课老师有多年应用心理学背景,课程内容不限于写作,还包括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回顾人生。“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会更倾向于关注长者们的喜好,对他们不愿意分享的内容,不去涉及。陪老人写回忆录,需要耐心、细心和尊重,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记录下老人宝贵的回忆,也可以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故事被珍视和尊重。”主办方如此表示。在12月4日举办的今年最后一期“人生回忆录”活动中,一位老人分享道,“在写作中,原来我一直认为我写不出那些渐行渐远、尘封已久的往事,没想到真动起笔来,那些往事如沉船浮起,里面每一个房间、每一个物件,都清晰起来,我竟可以记起那么多细枝末节。”“银发力量”,这是上海《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银发”借指老年人,“银发力量”指老年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银发经济被认为是下一个超级风口,代写回忆录服务的需求很可能进一步上涨。几位从业者都认为,长远来看,这类服务的市场需求很大,有不少人看准了这个新风口想要参与其中。好的写作者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耐心和责任感。目前来看,也有些新入行者缺乏专业度和同理心,把它纯粹的变成了一门生意。但对老人们来说,回忆录制作过程中的记录、陪伴、回忆,才是他们更看重的情绪价值所在。代写者是不是原来是作家?他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有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最好有个监督机构指导价格是怎么定位的。
童晓军认为,回忆录代写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很多人可能是现在看到这个赛道,把自己的昵称或者服务内容改成接回忆录代写,其实他不是真正想做这个事,这个行当需要靠良心做事,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声明:本平台致力于行业分享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展位销售
吴锦秀 女士 132 4835 1553
刘 星 先生 182 1766 1397
2025上海养老展,上海老博会,AID上海养老展